对话徐起:开启创业“第二阶段”,GT和数字系列剑指“王牌”
通信产业网|2023-03-02 16:07:16
作者:党博文来源:通信产业网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MWC2023大会期间,真我realme正式面向海外市场发布了首款商用量产240W满级秒充手机,realme GT3。

作为“敢越级”的代表产品,realme GT3 手机搭载骁龙 8+ Gen 1 芯片,采用三颗 100W 的充电芯片,以达到 98.5% 的充电效率(并留有足够的安全余量),并且在快充方面,通过实施 60 多层保护,这是第一款支持超过 200W 充电并通过 TUV Rheinland 认证的电池。理论上,该手机在 1600 次充电循环后可保持 80% 的容量,首款商用量产240W满级秒充手机正式登陆全球市场,这标志着真我加速顶尖闪充技术的全球普及,再次推动手机行业闪充技术变革。

图片2.png

发布会后,真我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全媒体记者在内的采访时指出,realme是一家创立之初就面向全球国际化的一家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61个国家的全球布局,我们在全球实行精品战略、打造全球爆款。坚持“不越级,不发布”,努力将GT系列和数字系列打造成王牌系列,成为全球爆款产品。

敢越级理念的背后逻辑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真我的中高价位段产品闪充普及率达到了行业第一,成绩背后,是秉持“敢越级”的品牌理念,一直坚持为全球年轻人打造极具惊喜感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realme正式成立了越级科技实验室,并围绕闪充、影像、屏幕、性能、设计、芯片六大领域进行突破。通过在六部分的不断研究创新,去践行“敢越级”理念。

比如,在性能上,真我GT Neo5上实现的行业首个基于手机电竞场景的性能测试标准,电竞五星准则,这是手机电竞场景性能方面的一次重要进展。电竞五星准则是真我realme联合中国泰尔实验室打造的行业首个基于手机电竞场景的性能测试标准,针对续航、性能、散热、操控、网络五大电竞体验维度,建立了科学的评价算法和标准,并针对这五大维度,做出全面的升级和优化。

屏幕方面,真我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打造了国产屏之光,带来了业界首款2160Hz超高频调光屏幕,并将旗舰曲面屏越级应用在真我10系列新品上。

而最为重点的闪充,从诞生之初真我就致力于推动闪充普及和闪充技术创新,持续为用户带来科技越级的惊喜。2020年,真我率先在149美元以下的价格段的产品上搭载了65W闪充技术,为更多年轻人带来越级体验;2022年,真我发布了全球首款150W光速秒充,首次突破行业极限;在本届MWC,真我再一次引领行业,带来了全球最快的量产手机闪充技术40W满级秒充。

“在短暂时间内,240W满级秒充已经是能够量产的功率最大的充电技术,”谈及快充的持续布局,徐起指出,240W是type-C接口的极限,把手机的功率做大其实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增加手机厚度的情况下如何让电池容量变大,这就是今年realme做到150W搭配5000毫安时手机的重要突破。

240W满级秒充在中国首发后,迅速被市场认可,首先搭载240W满级秒充的真我GT Neo5首销日销量创品牌新记录,证明了这项闪充技术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

“240W满级秒充,作为闪充技术的行业最高峰,将帮助realme在全球市场越级。”徐起指出,从中国到世界,240W满级秒充带领手机闪充进入读秒时代,将推动手机行业闪充技术进化,真我realme的“越级”标签也将深入人心。

创业“第二阶段”背后:聚焦长期主义

宏观来看,坚持科技越级,真我在不断为大家带来精品的同时也在全球收获了广泛的用户认可。

当前,真我全球市场用户累计数量已超1.6亿。在全球扩张的进程中,真我通过精品战略、潮玩营销以及轻资产的方式,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短短三年内,真我已经覆盖了欧洲、东南亚、中东非、中国、印度等全球61个市场,出货量迅速攀升至全球第六,在其中30个市场,真我进入了当地市场份额的TOP5。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新品发布会上,徐起也为真我的下一发展阶段定下目标:在真我全球化布局的下一阶段,将致力于在印度市场巩固TOP2、欧洲三年实现100%增长,而中国市场作为大本营,将夯实千万销量。

据徐起介绍,真我在全球的战略是“T”字型国际化战略,由一“横”一“竖”构成。创业前三年,真我注重市场扩张,横向快速成长,从第四年开始,真我开启创业第二阶段,注重长期主义,纵向深耕战略市场。“未来真我将聚焦精品战略,坚持“越级”,深耕现有市场,在战略市场中实现品牌爆发。徐起说。

责任编辑:党博文

【欢迎关注通信产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通信产业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标注有“通信产业报”或“通信产业网”字样的文章,凡标注有“通信产业网”或者“www.ccidcom.com”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通信产业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信产业网”。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