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是什么?
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略称呼。
碳达峰是某一个时点,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升高,后期逐步回落。其中,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的转折点,由升反降,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用能源替换、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双碳战略将两者结合,其核心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方式。促进降低碳排放进一步落地,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在产业和经济全球竞争力。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将可再生能源设置为绿色能源的主能源,应用沙漠、戈壁、荒漠等相关地区优势,进一步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实现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通过双碳战略牵引,ICT行业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进一步融合,ICT又一次成为主流产业的关键环节。将数字化智能创新应用机制、设备、生态系统等充分引入,实现相关企业绿色低碳的转型。同时,在自身企业中实现自我绿色变革,协同经济发展[1][9]。
国内外相关政策
双碳战略是无国界的,无论是从国内或是国际,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将能源领域政策保障措施具体化。同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着眼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主导节能减排“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习近平总书记为科学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给出的方法论,将政策落在实处,强调说,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2][3][4]。
从国际社会来看,政策先行,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谋而合的方式,推出碳税,从经济上进行制约,更是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手段。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共识,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均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目标。其中,欧盟发布《欧盟绿色新政》,设置2030年减碳目标和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并提出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改革重要组成之一就是CBAM,通过对内减少碳市场免费配额,将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保护欧盟企业的主要动能,主要以保护竞争力、避免碳泄漏、保障欧盟实现减排目标,激励贸易伙伴采取更强有力的碳减排措施、吸引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加入碳减排[5][6]。
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持续推行“绿色新政”—— 以绿色新政作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关键框架,围绕“能源技术创新及应用”、“气候友好和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气候外交与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领导力”、“环境和气候治理的公平正义”这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7]。依托技术创新、需求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并进一步将产业工业优化、基建/新基建、交通、能源、农畜产业等相关行业列为重点绿化领域。美联储加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央行联盟——绿色金融系统网络。争取实现2035年无碳发电,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8]。
为什么ICT成为双碳不可或缺的着重点?
随着国际形式以及国内持续推进双碳战略,各行各业均开始向绿色低碳化转型。从刚开始发展理念的一部分,逐步成为重要指导意见。过程中,新型ICT在实行双碳战略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组织结构、数智化运营、核心技术、数智化运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肯定双碳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推手。
下图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0亿吨,在持续现有政策推动下,2030年和2060年碳排量预计为134.4亿吨和186亿吨。符合碳峰达的要求,需在2030年前减排当前碳排总量的25%。通过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064标准范围,中国数据中心90%以上的碳排放属于消耗电力能源产生的碳排放。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
为实现2030年目标,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数字电网,形成了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持续推进电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低碳能量和信息深度融合。从而满足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需求,将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成为整个运营的重要保障。
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将数字技术应用在数据挖掘方面,更好地整合分散化的能源和差异化需求,推动能量流、信息流、数据流高效融合,不同能源品类之间互联互通,推动能源由“平面化”单一能源供给向立体式综合能源供给转换[10]。
在双碳战略下ICT领军企业都是如何做的?
经华为研发,基础电力能源方面实现全方位提质增效。优秀案例主要有:数字化供电所、智能站房、ISDP作业数字化等解决方案。
数字化供电所,主要应用数字技术,提供实时数据,实现供电所工作提质增效。方案实现业务实时、直观、全面的展示给相关人员,应用技术分别为:IP化载波、云编排、图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微应用落地。
智能站房,应用熟知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对站内动环数据、仪表数据、安防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和就近边缘计算处理,实现人员成本降低70%、巡视工作效率提升90%、建设成本降低50%的显著优化。华为ISDP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亮点是人机实时双向交互,将配电班组作业过程全数字化,第一时间感知,全面夯实电力安全生产,改善整体服务质量[11]。
中兴:设置绿色ICT数字基座,垂直行业绿色赋能,能源数字化管理链条 GreenPilot上线。在GreenPilot端到端绿色解决方案包括RuralPilot、SolarMaster、PowerPilot、Green DC、iEnergy等多个子方案,实现客户对于全场景、全周期、全智能需求。SolarMaster站点方案,从“市电”到“纯太阳能供电”绿电转变,研发将太阳能发电10%以上的增益提升。储能系统的备电能力因为绿色能源的引入需要进一步提升。SmartLi智能锂电方案,实现多种电池直接混用,扩容同时保持现有投资。采用升压远供的方式,在AAU拉远场景减少线损压降,节约30%的额外市电支出,同时让电池能够100%释放电量[12]。
构建企业内部绿色低碳产业链,纵观电子电器行业,施耐德在整个产业链对于推动减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施耐德电气总体只占10%,但属于行业内绿色低碳最完备流程。从源头开始,应用绿色设计,到采购,生产、物流,包括包装材料等环节一一减碳。在绿色制造方面,应用业内领先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高达85%。同期使用绿色包装达到12%,运输方面减少车辆运输将碳排放量减少15%。煤炭清洁,根据现阶段煤炭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应用煤热解、气化为基础,合成替代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13]。
ICT科技园区如何应对?
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双碳政策积极有利的将低碳、零碳生产应用纳入科技园区内。应用有机捕捉、数据分析和数据诊断进一步节能减排。
5G、云、AI、计算和行业相关应用集合在一起,充分应用园区内传感器和通信终端,基于园区能源物联网的数据平台、工业物联网的数据平台和商业物联网的数据平台三张网,构建出一个碳生态管理平台。管控降低碳排放量,降低能耗,实现向零碳智慧园区的升级。
浙大电气学院副院长杨强提出低碳零碳科技智慧园区的关键三点:一,从设计初始考虑零碳;二,将ICT技术实现比特+瓦特结合加强管控;三,应用储能技术和替代能源。关于比特和瓦特这一观点,华为曾提出“More Bits, Less Watts”观点,可进一步助力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容量,降低单位比特能耗[14][15]。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产业园区,属于落实绿色低碳战略的先行者。从ICT创新领域、绿色低碳投产方面,加强与科创深度合作,实现数智化管理,低碳节能。2016年,与杉德、移动、中国银行发布智慧园区系列产品,“张江家园卡”、“张江科技城联名卡”等。落地“互联网+”,将社交、移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方式充分融入产业人文日常。2021年,与安捷物联网公司合作,侧面推进园区绿色数智化产业链完善,生态构建[16][17]。
通过双碳政策如何提升ICT价值?随着ICT价值的提升给相关行业、企业带来了什么益处?
在宏观层面,双碳政策不仅仅符合了国际国内的大形势,同时对于相关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对于ICT领域的企业,直观上引进了外部投资,外部技术、实现技术应用落地、企业利润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推动了企业内组织架构完善、合作方增加,产业链上下游完备、口碑以及影响力提升、完善绿色企业生态。
绿色投资机会。应用绿色低碳金融产品、服务开发以及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成为绿色低碳项目长期低成本资金,ICT行业绿色低碳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成为相关领域的产业链、生态不可多得的投资方向。逐步形成以ICT产品为依托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在技术层面,将ICT行业的单一技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际产业链结合,加强与外部力量的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将现有技术场景化,实现一对一应用解决方案的落地。通过引入投资、技术精准化落地等方式,实现了以绿色投资为依托,通过技术增加产量、扩大市场,拉动ICT行业的可见收益。短期内,ICT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市场估值有了明显的提升。
企业内部价值提升是长期有效的经营目标。从市场估值走向自身价值提升,仍需长期努力。通过双碳战略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从绿色低碳的角度出发,实现部门协同,高效运营,将智能化显现在日常生产作业中,由上至下的实现数智化管理。扩大合作范围,有效促进相关领域企业从技术、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鼓励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全产业链角度出发,企业本身的碳排放可能只占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从宏观上来讲,将内部数据打通,实时跟踪记录,将全产业链的碳排放透明化更为重要。
从绿色可循环的角度做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从产品、产业链、智慧园区,到绿色可循环生态。新建楼宇、新建数据中心、新建基础建设、新建工厂等方面的能效管理成为重要环节。在管理过程中,能耗大部分是在设施建成使用阶段发生的,将新建和存量之间的数据打通,实现整个全生命周期链条优化,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以产品促进产业链、以技术促进数智化管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模式,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绿色低碳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借双碳政策的东风,将低碳绿色改革注入企业灵魂,从上层引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ICT创新技术DNA植入整个企业,成为低碳绿色企业的必需品,而不是一种优化改良的选择。从而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行业影响力,引进来走出去,实现国内国际市场上技术、能源、管理、战略等方面的无障碍交流,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18][19]。
(作者:中国联通研究院田美乔)
参考文献
1. 澎拜. 厘清定义:“双碳”的基本概念与产生背景[EB/OL].(2021-08-20)[2022-04-08].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114684
2. 央视网. 内蒙古团谈“双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四个字[EB/OL]. (2022-03-06)[2022-04-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548194785645948&wfr=spider&for=pc
3. 团结报团结网. “双碳”之下,如何先立后破?[EB/OL].(2022-03-14)[2022-03-30]. http://www.93.gov.cn/xwjc-snyw/768280.html
4.生态环境部同国家发展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2021-12
5.“双碳”目标攻坚战[N].中国民商,2021(4)
6.中国信通院. 数字碳中和白皮书
7. 十轮网. 拜登力推绿色政策,ESG环保爱地球基金势头猛[EB/OL]. (2021-08-17)[2022-04-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51586944605605&wfr=spider&for=pc
8.国际能源网. 美国拜登政府积极推进绿色新政 承诺“让美国到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 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EB/OL].(2021-10-15)[2022-04-08].
http://www.tanjiaoyi.com/article-35051-1.html
9.王雨彤. “双碳”背景下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法治化路径[J].世界环境, 2021(4):88-89
10. 中国大数据网双碳大数据与科技传播联合实验室. 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白皮书[EB/OL]. (2022-02-18)[2022-04-08]. https://www.in-en.com/finance/html/energy-2250635.shtml
11. 今日中国. “双碳”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EB/OL].(2022-01-06)[2022-04-12]. http://chinacorea.com/zw2018/bktg/202201/t20220106_800272120.html
12. 新浪网. 打造绿色ICT基座:MWC2022上看“中兴方案”[EB/OL]. (2022-03-03)[2022-04-08]. https://k.sina.cn/article_1708813312_65da6c00020010buf.html
13. 施耐德电气尹正:“双碳”目标是中国企业一次大考,2025年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EB/OL]. (2021-04-21)[2022-04-09].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1-04-21/doc-ikmxzfmk8174752.shtml
14. 让ICT飞鸟,长出数字能源的翅膀[EB/OL]. (2022-03-03) [2022-04-09].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925349
15. “双碳”目标下,创新ICT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数智动力”[EB/OL]. (2021-01-19) [2022-04-09]. https://www.sohu.com/a/517691613_123988
16. 张江高科与安捷物联成立合资公司,加强智慧园区等领域合作[EB/OL]. (2021-11-02) [2022-04-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93247493412567&wfr=spider&for=pc
17.上海张江高科智慧园区建设正式启动[EB/OL]. (2016-06-23) [2022-04-07].
http://district.ce.cn/zg/201606/23/t20160623_13139842.shtml
18. 搜狐. 刘锋:“双碳”路径下绿色投资如何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EB/OL].(2022-01-01)[2022-04-12]. https://www.sohu.com/a/515910994_465450
19.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发展道路[EB/OL].(2021-12-31)[2022-04-08]. https://jjsb.cet.com.cn/show_521492.html
责任编辑:崔亮亮
【欢迎关注通信产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通信产业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标注有“通信产业报”或“通信产业网”字样的文章,凡标注有“通信产业网”或者“www.ccidcom.com”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通信产业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信产业网”。
马继华
中国AI如何后发先至?
ChatGPT可以给出用户最想要的答...【详细】
陶旭骏02.20
重估5G消息价值?
崔亮亮02.17
步入“快车道”,宁夏联通加速布局“东数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