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方:联通积极转型,共建一流物联网生态圈
通信产业网|2017-08-29 18:24:10
作者:崔亮亮来源: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崔亮亮)今天,2017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第三届)暨中国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第二届)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召开。中国联通网研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张力方做了《构筑物联网广泛连接,共建共赢产业生态》主题演讲。

目前,物联网发展迅猛,空间巨大。据IDC预测,2020年物联网总连接数将达到300亿,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区无论从连接数还是市场空间都居首位,将成为主战场。

联通.jpg

而终端的发展离不开好的网络,中国联通网研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张力方表示,中国联通将积极打造精品物联网网络,共建共赢的产业生态。首先,联通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包括蜂窝互联网、2G、3G、4G,还有NB-IoT,以及最终可提供高可靠的未来5G技术,满足多种多样的物联网接入要求。其次,联通提供敏捷化的核心网和集中化平台,支持业务快速开展和云化发展。最后,提供端到端集成能力,多元化开放合作,向产业聚合商和应用服务商转型。

中国联通积极构建物联网连接能力,积极推进蜂窝网演进部署,同时关注LoRa等非标技术。加快推进全国NB-IoT网络商用。中国联通已在全国数十城市开展NB-IoT试商用,北京、上海已部署千站规模。全国300个城市已具备NB-IoT接入能力,提前储备了适应5G网络架构变革。同时中国联通加快eMTC全国商用进程,到2018年,eMTC全国商用。并推动全网通终端,加快终端低成本化。在业务拓展层面,中国联通在外场试点城市中,已经开通了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等几十类业务,涉及芯片、模组、终端、设备整个环节,真正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2017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第三届)暨中国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第二届),是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经信委和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组委会及通信产业报(网)承办。活动得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和主要信息通信及设计领域行业协会的支持。

以下是速记原文:

非常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沟通探讨,刚刚前面几位嘉宾聊到了智能终端,终端离不开网络,具体运营商的网络策略和部署节奏是什么,再一个运营商给终端开发者能提供什么样的环境。那现在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联通如何构筑物联网广泛连接以及如何共建共赢的产业生态。我们知道物联网业务发展非常迅猛,我们看一下整个业务的发展趋势,据全球的数据中心IDC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物联网连接总数将达到300亿,市场空间可以达到1.7万亿美元,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蓝色的部分,其实是亚太区的连接和市场空间,无论是从连接还是市场空间来说,亚太数据都居首位,可以说未来物联网发展空间,亚太将是主战场。

从物联网概念1999年由麻省理工提出来之后,到今天的风起云涌,其实是有几个事件驱动的,第一个是国家的战略驱动,有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互联网+,以及美国的工业物联网等等等等,这样加速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第二由于业务的驱动,比如说我们都熟悉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这样一系列的垂直的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他们的关注度和成熟度越来越高,这样也加速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

那么目前各个企业都在设物联网,中国联通也打破传统的方式,也在积极的去转型,打造一个端到端的服务能力,来布局端到端的产业链,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国联通能提供什么。第一个可以看一下,可以提供一个多种兼容方式的网络连接,有我们熟悉的蜂窝互联网,2G,3G,4G,还有NB-IoT,以及最终可以提供高可靠的未来5G技术,这些技术最终可以满足多种多样的物联网终端的结构化需求。第二中国联通可以提供一个敏捷化的核心网和集中化的云平台,那么中国联通基于NB-IoT虚拟化的云核心网,同时集中化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包括连接管理平台,都可以支持业务快速开展和云化的发展。第三中国联通还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和产业链上下游结合,我们也是向着产业链的聚合商和应用商转型。

首先看一下如何构建物联网连接能力的,首先是积极推进蜂窝物联网部署,同时关注非标的技术,我们都知道NBLT技术特征是更适用于深度覆盖的需求,但是eMTC适合引导,再一个移动性比较强的业务需求,互联网业务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的策略就是NBITO共同推进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再者除了蜂窝物联网技术,把非标的作为蜂窝物联网广义物联网的补充,应用成企业的解决方案。蜂窝物联网部署结构来看,在2017年已经在十多个城市部署了试点,在Q3和Q4,接下来三季度和四季度,进行商用建设以及EMTC的商业部署,2018年我们进行商用建设,对NB-IoT的策略,就是全国数十城市开通NB-IoT网络,北京和上海已经部署千站的规模,除此之外其他的城市规模已达到百站的级别。

中国联通建设了云化的核心网,这样可以五是提前储备,来适应未来5G网络架构的变革,同时中国联通有着70万个LTE站,随着虚拟化专用网的建设和部署,未来全国300多个城市,可以说为实现NB-IoT接网能力的具备,同时可以实现整个网络快速便捷的部署。对eMTC的策略选择加快进程,eMTC主要适用技术特征是移动性比较强的,较高速率,再一个有语音需求,比如说智能穿戴,智能电机,智能物流等等。在eMTC推进方面,在去年底的时候,我们在北京开通了首个eMTC的试验网,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和OFO共享单车等行业的资质验证,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也将在北京还有广东等多个城市进行试商用,最终在2018年进行eMTC全面的商业部署。

未来中国联通要建一张900和1800的双频网,基站总数达到了100万以上,同时覆盖了341个城市,人口覆盖率达到92%,对1800来说,可以说覆盖广的优势是非常凸显的,对低频900,覆盖深度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在实测结构来看,室内900的频段比1800有十厘米以上的覆盖增强。结果1800兆基站广泛优势和900兆深度覆盖的优势,我们选择了900和1800双频网的部署,这样可以实现快速按需部署,同时支撑中国联通NB-IoT和eMTC业务高效的扩展和落地。终端配送方面有几个,第一个是中国联通对于物联网终端的需求是双频,再一个多模,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模组。第二点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申请了发改委的互联网+示范工程的项目,其中我们作为唯一一个获得这个项目的运营商,这个项目当中也设了专门的项目,来进行终端的产业推进和应用的孵化。第三个就是由于现在单频终端碎片化的影响,没有办法实现终端低成本化,所以我们在这希望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800、900和1800全频段终端的标准化工作,这样也让大家在整个产业规模体量起来之后,真真正正获得红利。

再看一下在业务扩展以及物联网的生态建设方面的一些成果,在刚刚说到的外厂试点城市当中,我们已经开通了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等等几十类业务,整个业务对接过程中,里面会涉及到芯片、模组、终端、设备整个环节,再一个我们还会提供终端的测试,可以说真真正正拉通了物联网的产业端到端,打造了连通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案例是这样的,福州作为工信部NB-IoT的试点,去年年底的时候率先开通了全国首个真正带着实际业务的NB-IoT的网络,同时有水务的项目,这个项目发展是比较好的,目前已经有1200多块NB-IoT的水表已经正常运转,而且数据上传率达到了100%,后续也会加大NB-IoT水表,到今年9月的时候规模体量达到6000左右,年底的时候将达到十万,整个项目当中,水务公司,水表厂以及政府,这几个机构都是多赢的环节。比如从水公司来说,水公司从原始的人工抄表,改成智能抄表,这样大大节省了开销,一些管理成本,水表厂做传统的水表,升级为做智能的水表,要提供一些服务,提供给水务的治理的服务,这样和水务公司进行分成。

随着连接体量上去之后,整个政府可以说,GDP被大大拉动了。所以这个案子看着很普通,其实是一个物联网产业共赢的典型的案例。那么在整个产业合作推动的工作当中,联通也是有一定举措的,我们在去年10月的时候,成立了物联网的开放实验室,这个开放实验室当中,我们对厂家的芯片模块以及网络设备等等进行一些功能的验证以及业务的测试等等,在整个样品或者产品的开发以及业务应用的孵化当中,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技术环境、开发板等等,形成一些成果其实是纳入到了整个物联网的产业生态当中。通过业务的对接和测试,验证,形成了多种业务组成方案。在整个环境当中我们一起探索商业的模式以及产品的创新。

那么在物联网的实验室建设,我们是以产业区域为中心的,以北京为主节点,然后上海和广东,在整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当中,我们是面向三类合作伙伴的,第一类就是物联网的终端和模组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给他提供一个验证的测试环境,可以做一些设备管理的验证,设备功能的评估等等。第二类面向行业的合作伙伴,在他们的参与过程当中,给他模组、芯片,让他们进行业务的对接,形成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第三类就是开发者,后续打算为开发者提供天花板,给大家开放的环境,加速整个物联网业务的应用和孵化。此外向客户提供模组端到端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出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双频芯片或者多频芯片,其实是一个主流,中国联通也会持续推动全频段芯片的规范化,同时我们针对模组和信息的厂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会形成一个模组和芯片的短名单。同时对ESIM,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成本,同时可以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所以我们也会大力推动,保证目前领先的优势。

最后我们都知道联通刚刚混改,我们会保持更加开放的状态,在上周的广州互联网生态大会中发布了中国联动和广州基金建立了这样一个专项产业基金,最终规模要达到一百亿,首批是十亿,十亿会用在物联网的终端、模组关键的部件和重点的应用,同时还希望产业界的合作伙伴能积极参与到中国联通的开放实验室建设当中,共同进行方案的验证、业务的对接,来加速整个业务的产业孵化,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创新。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崔亮亮

【欢迎关注通信产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通信产业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标注有“通信产业报”或“通信产业网”字样的文章,凡标注有“通信产业网”或者“www.ccidcom.com”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通信产业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信产业网”。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