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正在重塑世界。以 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落地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式,同时,绿色低碳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化、智能化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下,ICT技术的力量得到持续凸显,对于企业,在技术创新外,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为人们提供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用数字技术突破现实壁垒尤为重要,浪潮背后,ICT技术正成为普惠联接底座。
应联尽联下的消除“壁垒”
科技的魅力在于让所有人受益,不让任何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全球都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ICT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联接作为转型的基础,其普惠性持续得到凸显。
在中国,十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00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超6570万户。扎实的网络覆盖背后,是个人与企业体验的整体提升。
个人层面,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加持下,纵使疫情使我们相隔千山万水,借助5G、F5G、AR/VR等数字技术,依然能让我们实现天涯若比邻的接触;面向传统企业,ICT技术也在帮助一些如工厂、煤矿和港口等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如在华为提供的F5G超远控技术方案加持下,上海港的工人们如今可在距港口100公里外的市区办公室完成远程作业,工作环境安全又舒适,作业效率也大大提升;面向生态保护,在中国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云南移动联合华为建设了国内首个亚洲象保护及监测预警体系,在大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布置设备,并借助广播、手机应用等方式第一时间告知附近居民及时回避,大幅降低了人象正面遭遇的风险。联接价值不断得以凸显。
然而,新冠疫情也暴露了新的“数字鸿沟”和“数字贫困”。GSMA《2022 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尽管疫情增加了人们使用网络的频率,全球目前仅有6%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但用户的使用鸿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缩小,2021年这个比例为41%,即有32亿人口所在地区有网络覆盖但仍没有使用移动网络服务。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包容成为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打造让人人享受负担得起的、安全的、高质量的网络联接,将通信变为一项普遍权利,才能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
信息安全守护美好生活
数字技术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融合,网络边界渐渐模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过去几年,致命漏洞、供应链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层出不穷,从产品、服务到运营,从内部IT系统到供应链、代码和人员,网络安全威胁无处不在,如何满足监管部门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如何提供安全可信的产品和服务以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如何构建纵深防御体系来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如何在面临自然灾害、疫情等重大事件时保障人们获得稳定的信息与通信服务,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实上,跨越数字鸿沟、打破数字壁垒,推动数据的流动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路径,数据流动需求的日益增长是必然趋势。对此,政府层面需要夯实前期的基础合规建设,加大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安全治理的投入比重,并将数据安全建设工作与数字化建设工作同步并举;人才方面,要结合数据安全的人才需求设计课程,推进数据安全人才的培养速度和水平;对于企业,更要致力于通过管理变革、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来迎接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打造安全可信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守护数字世界的美好生活。
可持续发展:越过商业的高质量探索
从联接到安全,ICT技术都展示了今非昔比的实力,而今,随着“双碳”愿景的不断加速,无论是数字化还是低碳化,ICT技术都成为关键一环。
气候变化是这一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科技让环境更绿色清洁随着全球对绿色发展的持续关注,低碳化和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数字经济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但并不意味着绝对“低碳”,大量数字基础设施的运转建立在充足、稳定的能源保障之上。
工业经济时代往往以高能耗为代价平衡前两者,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境带来了新的可能,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ICT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的助力器,一方面要从自身着手,通过技术的进步推进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ICT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带动其他产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宏观来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进则退。
ICT产业是创新活力最强、技术更迭最快的产业,作为企业,单一追求商业价值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需要在商业活动中考虑创造社会价值,并在实现社会价值过程中获得新的商业机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可见,可持续发展正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与模式。然而,在践行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唯有越过商业,从场景出发,通过技术切实实现为人类造福的愿景,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责任编辑:党博文
【欢迎关注通信产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通信产业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标注有“通信产业报”或“通信产业网”字样的文章,凡标注有“通信产业网”或者“www.ccidcom.com”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通信产业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信产业网”。
马继华
中国AI如何后发先至?
ChatGPT可以给出用户最想要的答...【详细】
陶旭骏02.20
重估5G消息价值?
崔亮亮02.17
步入“快车道”,宁夏联通加速布局“东数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