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胡媛)机器视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机器视觉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具有精确性高、速度快、成本低、易于信息集成等多重优势,能够在各种生产环境中替代人工进行高强度连续精准作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将是智能工厂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将是促进社会各行业进入智能时代的关键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被称为“工业之眼”。
重庆中科摇橹船科技创始人郑道勤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机器视觉的发展虽然发力大,但起步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道勤指出,在数字化制造生态的大趋势下,工业机器人愈发火热,成为生产制造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是技术掌握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机器视觉产品在图像处理上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测量、外观检测还是条码、字符等的识别,在精度和适用性上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技术标准不达标所导致的。
其次,是产品应用程度不高。国内机器视觉的应用当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电子电器领域,相对来说侧重点过于狭窄,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领域快速崛起的情况下,应用领域无法拓宽是导致产品功能、实用性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专业人才储备薄弱。当前,我国机器视觉相关人才主要依赖国外引进,自身专业储备量不足,但需求却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寄存矛盾。一方面人才供给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人才质量也得不到专业保障,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给我国机器视觉的发展带来十分明显的困难。
据了解,摇橹船科技是由重庆两江新区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孵化,作为“机器视觉国家队”,国内首家完整掌握高端光电精密测量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转化与中科院深厚的光电技术积累,公司开发的工业相机、光源等硬件性能参数、数十种通用型算法及整体解决方案均已位居行业领先。
摇橹船科技的定位是面向离散型制造业提供工业视觉AI机器人及整体视觉解决方案。在制造过程中主要解决的痛点是检测、测量,所输出的产品为标准通用型工业视觉AI机器人,坚持“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理念,专注于解决高精密光电装备“卡脖子”难题,以“硬科技+人工智能”创新推动传统制造智能转型,替代进口,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据郑道勤介绍,摇橹船科技近一年先后承接了很多大型企业的质量提升技改任务,主要给企业解决了以下问题。
纺织面料检测系统在硬件方面首次使用了国产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工业相机,在软件方面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质量检测提升平台,开发的新型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的全面应用,将会提高该企业约200%的生产效率、降低约50%的人力成本,助推企业整体生产效益提升超过50%。
5G+焊接大数据平台为了解决“焊接”行业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对生产线进行大数据管理和最优逻辑控制,及时分析焊点飞溅原因,优化改进焊接条件,预计可提高生产运营效率20%,提高能源利用率20%,降低生产成本约10%,降低不良品率约20%。
在半导体领域方面,摇橹船科技面向半导体芯片封装过程中产品缺陷检测稳定、准确、快速的需求,研发出适应多种尺寸芯片封装的图像采集平台,获取高质量、高信噪比图像。同时,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算法,开发多品种产品检测模型实时构建功能。最终,通过系统软硬件整合,构建工业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实现快速稳定准确的缺陷检测、数据存储、缺陷标注、数据分析等功能。
郑道勤指出,在数字化制造生态的大趋势下,工业机器人愈发火热,成为生产制造不可或缺的工具。未来前景巨大。“中国制造2025”政策也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给中国企业注入了发展的新力量。此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更加倾向本土产业,也是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会。在多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还将发展得更好。
未来,摇橹船科技将推出“人机协作智能视觉装备”,解决4M1E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场景,打造具有摇橹船核心算法优势的通用型标准产品。算软能力库具备20多种可支持二次开发的应用,有效满足工业现场中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极大地缩短项目交付周期。
责任编辑:胡媛
【欢迎关注通信产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通信产业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标注有“通信产业报”或“通信产业网”字样的文章,凡标注有“通信产业网”或者“www.ccidcom.com”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通信产业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通信产业网”。
崔亮亮
收缩还是扩张:eSIM怎么啦?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宣布暂停...【详细】
通文07.28
奇安信发布应急响应报告:老旧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大行其道
马继华07.27
运营商eSIM:开得郁闷,关得慌张